2022年8月27日,栗戰書委員長在蘭州市考察黃河蘭州段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情況。攝影/新華社記者?龐興雷
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為制定一部保護黃河、促進發展和造福人民的高質量法律,2022年8月26日至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栗戰書率隊深入甘肅省慶陽和蘭州兩地,圍繞黃河保護法立法開展調研,聽取意見建議。
栗戰書在調研中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切實制定好黃河保護法,在法治軌道上推進黃河保護,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全國人大常委會秘書長楊振武、全國人大環資委主任委員高虎城、全國人大華僑委副主任委員林鐸、全國人大農委副主任委員陳潤兒、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研究室主任宋銳等參加調研。
甘肅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尹弘,甘肅省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馬廷禮陪同調研。
良法善治?基本形成“1+N+4”的生態環保領域法律體系
滔滔黃河水,悠悠中華情。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保護黃河長久安瀾,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千秋大計。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走遍黃河上中下游9個省區,先后兩次主持召開座談會研究部署,多次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以“黃河之水天上來”的高瞻遠矚和“萬里寫入胸懷間”的宏偉氣魄,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總書記有指示,黨中央有部署,人大見行動。
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充分發揮人大立法主導作用,把制定黃河保護法列為2021年立法工作計劃,加快予以推進。
2021年4月9日至13日,栗戰書委員長率全國人大調研組赴陜西省開展立法調研,并在西安市主持召開由中央單位和沿黃9省區人大常委會相關負責同志、部分全國人大代表參加的立法座談會,廣泛凝聚立法共識,推動黃河保護立法提速。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2021年12月20日,黃河保護法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二次會議首次審議。2022年6月21日,黃河保護法草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五次會議二次審議。
在草案提請三審之前,栗戰書委員長再度率全國人大調研組,來到甘肅省開展立法調研,繼續聽取意見建議和完善草案規定,積極為制定一部高質量的黃河保護法作出努力。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生態文明思想。”8月27日,栗戰書在蘭州主持召開黃河保護法立法座談會時說,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履職以來,把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加快生態環保領域法律體系建設作為立法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為生態環境保護提供法治支撐。
栗戰書向大家回顧:“在原來已有法律的基礎上,本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突出加強生態環保這一重點領域立法,基本形成了‘1+N+4’的生態環保領域法律體系。”即以環境保護法為龍頭,大氣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噪聲污染防治法、濕地保護法等若干專門法律為主體,長江保護法、黃河保護法、黑土地保護法、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4部針對特殊地理、特定區域或特殊流域的創新性法律為重要組成部分。
目前,長江保護法和黑土地保護法已經出臺實施,青藏高原生態保護法草案已提交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六次會議進行首次審議,黃河保護法草案將提請三審,出臺在即。
栗戰書在座談會上強調,黃河保護立法的最終目的,就是要讓黃河保護法成為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貫穿習近平總書記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部署的標志性立法,成為保護黃河的良法、促進發展的善法、造福人民的好法,以實現黃河流域生態平衡、資源永續利用、人民永世安寧。黃河保護法草案通過后,“將來學習貫徹這部法律,同樣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為指引和遵循,才能充分發揮法律的力量,達到善治的效果”。
發力帶頭?堅持在法治軌道上推進黃河大保護
甘肅是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理念的地方。
2019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蘭州考察時指出,甘肅是黃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養區和補給區,要首先擔負起黃河上游生態修復、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的重任,蘭州要在保持黃河水體健康方面先發力、帶好頭。
蘭州,素有“黃河明珠”的美譽。站在蘭州黃河樓遠眺,只見河流迅且濁,湯湯不可陵,由西向東穿城而過。沿河兩岸的公園綠地相連,郁郁蔥蔥。可謂是一半青綠一半黃,獨具特色。
“河水有多深?城區有多少座橋?河水會結冰嗎?泥沙含量是多少?沿河濕地面積增加還是減少了?”8月27日,栗戰書和調研組成員實地察看了蘭州水車博覽園、中山鐵橋和黃河銀灘濕地公園,詳細了解黃河蘭州段的保護和治理情況。
治理黃河,重在保護、要在治理。黃河保護立法,主基調是保護和治理。
栗戰書強調,要正確處理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關系問題。黃河生態環境保護、治理與高質量發展是辯證的、統一的,且保護、治理是前提,是基礎,只有保護好黃河、治理好黃河,才談得上高質量發展。
栗戰書叮囑,作為全國唯一一座黃河穿城而過的省會城市,蘭州不僅要當好省域整體發展的火車頭,也要在黃河保護方面發揮領路和示范作用。希望蘭州一定要把水生態保護好、濕地生態保護好,做好“水”這篇大文章,堅持在法治軌道上、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進黃河大保護,實現高質量發展。
文化傳承?南梁精神是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要一代代繼承發揚下去
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文脈,文化根基深厚。傳承黃河文化、保護珍貴的歷史文物是黃河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
對此,黃河保護法草案二審稿在總則中增加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的內容,要求研究黃河文化發展脈絡,闡發黃河文化精神內涵和時代價值。
令人特別關注的是,草案增加了紅色文化內容,規定國家加強黃河流域具有革命紀念意義的文物和遺跡保護,建設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傳承弘揚以延安精神、《黃河大合唱》等為典型代表的黃河紅色文化。
位于陜甘交界的山區小鎮南梁,在黨的百年奮斗史上熠熠生輝。
8月26日下午,栗戰書和調研組成員來到革命老區慶陽,專門前往華池縣瞻仰南梁革命紀念館,向革命烈士紀念碑敬獻花籃,深切緬懷革命先輩的豐功偉績,傳承弘揚革命先輩的崇高精神。
2022年8月26日,栗戰書委員長在慶陽市西峰區后官寨鎮人大代表之家調研。攝影/新華社記者?龐興雷
上世紀30年代初,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等老一輩革命家,經過艱苦奮斗、浴血奮戰,創建了以南梁為中心的陜甘邊革命根據地,為黨中央和中央紅軍長征提供了落腳點,為后來八路軍主力奔赴抗日前線提供了出發點,成為土地革命戰爭后期全國碩果僅存的完整革命根據地。
紀念館內,一張張泛黃的歷史照片、一件件珍貴的革命文物……生動地展現著陜甘邊革命根據地戰火紛飛、波瀾壯闊的崢嶸歲月。
參觀結束后,栗戰書感慨萬千:“我跟大家一樣,看了以后深受觸動、深受教育。這段歷史,不光在西北、陜甘一帶的革命史上,在整個中國革命史中,都是值得高度重視的。當年創建陜甘邊革命根據地,極其不容易,形成的‘面向群眾、堅守信念、顧全大局、求實開拓’的南梁精神,在80多年后的今天依然適用。這是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要一代代繼承發揚下去。”
栗戰書強調,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根”,紅色革命文化是中國共產黨堅強成長、不斷強大的“魂”,也是凝聚中華民族、中國人民信心和力量的精神支柱。要通過保護傳統歷史文化、紅色文化,帶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甘肅是中華文化的重要起源地,更是一片紅色土地。把甘肅的歷史文化、紅色文化保護好傳承好,是黃河保護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任務。”
嶄新篇章?保障黃河安瀾方能富民興隴
在黃河保護法立法座談會上,甘肅省有關負責同志、人大代表、專家學者、基層干部群眾踴躍發言,客觀反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行之有效的經驗做法,一致贊成盡快審議出臺法律。
同時,大家從完善生態補償制度、加強水資源保護和利用、提升水源涵養區生態功能、強化黃河文化保護傳承等方面提出建議,為進一步完善好修改好法律規定貢獻智慧。
“你們提出的建議,我聽了很受啟發。在三審之前,我們會一條一條進行梳理、研究,能采納的都采納。”栗戰書認真聽取發言后,對甘肅在黃河保護方面取得的積極進展予以肯定。
栗戰書說,甘肅是黃河流域重要水源涵養地和補給區,保障黃河安瀾,方能富民興隴。近年來,甘肅省委、省政府和全省干部群眾認真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習近平經濟思想,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加強頂層設計,謀劃長遠、干在當下,啟動實施一批重大生態項目,實現了甘肅黃河治理從被動到主動的歷史性跨越。
圍繞黃河保護法制定和實施,栗戰書同大家作了深入交流。他指出,要認真履行黃河保護重大政治責任,緊密結合地方實際做好黃河保護法出臺后的實施工作,確保法定職責落實到位。要突出水土保持,強化生態系統保護修復,加大對黃河干流和支流源頭、水源涵養區、生態功能區的保護和治理,減少入黃泥沙量。要突出水污染防治和集約節約用水,轉變和優化生產生活方式,堅決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
黃河寧,天下平。治理黃河,歷來是治國安邦的大事。隨著黃河保護法出臺的腳步聲越來越近,中華民族黃河治理史將翻開嶄新篇章,中華民族母親河在法治護航下必然煥發新光彩。
調研期間,栗戰書來到慶陽市西峰區后官寨鎮人大代表之家和省人大機關調研。他強調,要把黨的領導貫穿于人大工作各方面全過程,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依法履職盡責,全面加強人大政治、思想、作風、紀律和能力建設。要不斷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充分發揮人大代表作用,使代表之家成為宣傳黨中央精神、宣傳法律政策的窗口,了解群眾所思所盼所愿、密切聯系群眾的橋梁,加強學習交流、履行法定職責的陣地。
栗戰書還特別強調,甘肅要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持續推進高質量發展,弘揚南梁精神,傳承紅色文化,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幸福美好新甘肅的愿景一步步變為現實,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中國人大》全媒體記者?李小健)
(責編:徐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