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新征程上,適應黨和國家事業快速發展的需要,我國立法工作進入了一個加快發展的新階段。
2021年12月2日,栗戰書委員長在第二十七次全國地方立法工作座談會上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立法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引領地方立法工作,緊緊圍繞加快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目標,推動地方立法工作高質量發展,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貢獻。
栗戰書委員長指出,近年來,各地人大堅持黨的領導,充分發揮主導作用,豐富立法形式,有力服務了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從立法形式看,形成了一些體現地方特點、符合立法規律的立法模式和經驗,豐富創新地方立法形式的成效顯著。
記者從第二十七次全國地方立法工作座談會上了解到,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人大在立法形式上堅持守正創新、勇于探索實踐,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不斷增強立法的針對性、適用性、可操作性,大幅提高地方立法質量和效率,實現以良法促進發展、保障善治。
區域協同立法:廣受歡迎,陸續結下碩果
山水相依,你我為鄰,共靠一座山,共飲一江水。相鄰省市共享同一片發展空間,以立法促進“共治共理”、協同發展,是應有之義。近年來,各地人大攜手合作,以區域協同立法探索協同治理新途徑。
2007年,蘇、浙、滬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機構等簽署《蘇、浙、滬法制協作座談會會議紀要》,意味著區域間“協同立法”萌芽初顯。2014年,滬蘇浙皖共同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地方立法,三省一市共同協商確定示范性條款文本。同時,在各自制定或修改的大氣污染防治條例中,均以專章規定“長三角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協作”,明確聯防聯控。自此,長三角協同立法真正從紙面邁向實踐。
緊隨其后的是京津冀地區,2020年1月,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人大分別制定了有關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污染防治的條例。三個條例設專章規定了區域聯合防治、區域會商、聯合執法等措施,以高度的協調性共同打響藍天保衛戰。
長三角、京津冀在大氣污染防治上寫就的“范文”,為各地人大提供了有益借鑒和參考。2020年,川渝兩省市人大常委會牽手協作,同向發力,在優化營商環境、保障鐵路運營安全、推進嘉陵江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開展協同立法,助力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江西人大將目光轉向山岳,協調萍鄉、宜春、吉安三市對保護武功山開展協同立法;湖南邵陽、婁底、益陽三市人大分別通過資江保護條例,開啟協同立法共護資江新時代。在福建、四川、廣東等地,區域協同立法都陸續結下碩果。
為何區域協同立法“會員”連年增加,廣受各地人大歡迎?答案在綠色發展理念的日益深入人心,在區域協同立法的“和而不同”,在人大立法工作的與時俱進。
流域共同立法:求同存異,答卷別出“新”裁
赤水河,是長江上游南岸較大支流,流經云貴川三省4市14個縣(市、區)。由于三省流域內資源稟賦、發展需求、功能定位、產業布局、保護方式和執法標準等存在差異,“分河而治”帶來的流域管理難題較為突出。
破局之策,必須依靠法治、遵循法律。2019年4月,栗戰書委員長在四川開展水污染防治法執法檢查時,要求四川加強同上游省份的協作力度,推動赤水河流域治理保護達到系統治理的最佳效果。2020年6月28日、2021年1月15日,栗戰書委員長先后兩次就三省共同立法保護赤水河流域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實現區域立法從“聯動”到“共立”的躍升,為其他地區相關立法提供借鑒。
什么是“共同立法”?在三省人大同志看來,“以前只有‘協同立法’這個概念”。后來經反復討論研究,大家達成一個共識:“共同立法,就是形成一個內容上完全一致的共同文本,由三省人大常委會按法定程序審議通過后,同步實施。”這體現在2021年5月底,三省人大常委會分別審議通過關于加強赤水河流域共同保護的決定,以及同時審議通過各自的赤水河流域保護條例。
赤水河流域共同立法,是同流域省市以立法“治水”的新思路新答卷。決定對涉及三省的重大問題作出共同承諾,三省的文本是完全一致的,體現了共性立法需求;而分別通過的3部條例,內容又是各有側重的,回應了個性化立法需求。其別出“新”裁之處在于以共同決定“求同”,以不同條例“存異”。這一地方立法的重大創新,解決了國家層面難以為每個流域專門立法的問題,影響深遠。
小快靈小切口立法:量體裁衣,在全國范圍內“多點開花”
“天下有定理而無定法。”進入新時代,創新立法形式,使之更加適應地方社會經濟發展特點、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顯得尤為重要。
滿足發展所需,回應立法期盼,就必須豐富立法形式,既可以搞一些“大塊頭”,也要搞一些“小快靈”。相對于立法結構完整、調整內容廣泛的“大塊頭”立法,“小快靈”“小切口”立法以其快速、高效的特性,迅速“走紅”大江南北。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襲擾下,許多地方都采取了及時而嚴格的疫情防控措施,但這些舉措的法律依據從何體現?此時,“大塊頭”立法的時效性難以滿足疫情防控的緊迫要求,采用“小快靈”立法則恰到好處。北京、上海、浙江、貴州、江西等全國絕大部分省市,都針對疫情防控進行了“小快靈”立法,為抗疫斗爭取得重大戰略成果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小快靈”“小切口”立法在全國范圍內“多點開花”,不僅表現在疫情防控領域,還表現在經濟發展、民生等多領域,著眼于解決實際問題。比如,全國首個解決公共場所隨地吐痰問題的省級地方性法規——《山西省禁止公共場所隨地吐痰的規定》;著力破除數字經濟領域體制障礙的《浙江省數字經濟促進條例》;篇幅只有18條,但“在當地條例中實施效果最好”的《濰坊市燃放煙花爆竹管理條例》……
“小快靈”“小切口”立法,題目小、條文少、內容精,小而明亮、快而溫暖,量體裁衣、特色鮮明,極大增強立法針對性、適用性、有效性,契合新時代對立法工作的新要求,更能確保制定的法規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
人民群眾有序參與立法:由點及面,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深化對中國民主政治發展規律的認識,提出全過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并大力推進,民主價值和理念進一步轉化為科學有效的制度安排和具體現實的民主實踐。
在我國,全過程人民民主不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參與實踐。位于上海市長寧區虹橋街道的古北市民中心墻上,有一幅漫畫,畫中一道彩虹連通了虹橋街道和最高立法機關。虹橋街道是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在全國設立的首批4個基層立法聯系點之一。2019年11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這里同正在參加立法意見征詢的社區居民代表親切交流,首次提出“人民民主是全過程民主”的重要論述。
基層立法聯系點制度有效運行,為廣大人民群眾有序參與國家立法提供了有效途徑,是擴大公眾參與立法的“彩虹橋”“直通車”。截至2021年8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基層立法聯系點先后就115部法律草案、年度立法計劃等征求基層群眾意見建議6700余條,法工委對這些意見建議都認真地研究,許多好的意見建議被吸收采納。
從設立之初的4個,到2020年的10個,再到如今的22個,基層立法聯系點由點及面,已經涉及21個省(區、市),覆蓋全國2/3省份,這是全過程人民民主宏大“敘事”的直接體現。
基層立法聯系點不限于“國字號”,許多省市區的人大也積極設立基層立法聯系點。比如,廣西實現14個設區的市基層立法聯系點全覆蓋,南寧市基層立法聯系點就有700多個;吉林自2016年在全省設立15家基層立法聯系點后,今年又在全省9個市、州選設了10家基層立法聯系點……現在的基層立法聯系點,正在成為國家和地方立法工作聽取民意、匯集民智的最有效渠道,進一步密切了國家立法機關同人民群眾的聯系,也讓每一部法規都滿載民意。
成立“立法專班”:蔚然成風,“急重難”立法的首選
當一部重點領域立法,涉及多個領域和職能部門,千頭萬緒之下如何推進?成立立法專班起草法律,則成為首選方式。
我國重點立法首推民法典,這是一部基礎性法律,涉及現代社會民事關系紛繁復雜的諸多方面,其立法進程如何穩步推進?2015年3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牽頭5家單位共同參與民法典編纂工作,并成立民法典編纂工作協調小組和民法典編纂工作專班,為龐大而繁重的立法任務提供工作保障。
我國第一部流域法律——長江保護法,需要統籌協調上中下游之間、中央與地方之間、不同行業之間、不同法律之間的關系,其立法工作如何統籌?法律起草過程中,全國人大常委會成立跨部門的立法專班,積極發揮專門委員會委員和人大代表的作用,群策群力應對立法挑戰。
同時,推進反食品浪費法、自由貿易港法等多項重大立法,全國人大常委會都采用了立法工作專班形式。成立立法專班,這是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在立法領域的創新之舉,同時也是各地人大立法工作取得重大進展的重要法寶。
在北京,街道辦事處條例、物業管理條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文明行為促進條例、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等多部法規獲得通過,立法專班的作用舉足輕重。2019年,北京市人大常委會聚焦首都治理急需、群眾期盼強烈的重要立法事項,探索“專班制”推進地方立法,配置“雙組長”,最大程度縮短立法周期,制定務實管用法規。在山東,通過積極組建立法專班,推動了公共安全應急管理保障條例、鄉村振興促進條例、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等多項立法工作。西藏、廣東、福建、浙江等多地,采取成立立法專班的形式蔚然成風,更好發揮了人大在立法中的主導作用,取得良好效果。
立法專班的成功,關鍵在于錨定特定立法任務,集合專業人員,突破現實約束,找尋立法“最優解”,進而實現高質量、高效率立法目的和使命。
“1+N”立法:全新探索,打好立法“組合拳”
我國的綜合性法規與專項法規的關系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沒有任何一部綜合性法規能夠“遺世獨立”。比如長江保護法,其中的航運、禁漁、水污染防治、野生動物保護等內容,就可能涉及漁業法、水污染防治法、野生動物保護法等多部法律。那么要統籌推進某項具體工作,除了為其進行綜合性法規立法,是否還可以調整相關的專項法規?貴州人大在這方面進行了有益嘗試。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如何應對鄉村振興這場“大考”?貴州人大充分發揮法治對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的引領和推動作用,在鄉村振興立法項目選擇上,堅持“急用先立”的原則,組織起草《貴州省鄉村振興促進條例(草案)》,提出引領性、基礎性的頂層設計方案。
在鄉村振興專項立法調研中,貴州人大發現,農業產業發展、農村基本經營制度、農村耕地保護制度、農村集體產權制度、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業資源環境保護、農產品質量安全、鄉村文化、基層治理等多部專項法規,與鄉村振興密不可分。貴州人大決定逐步制定或者修改上述專項法規,用3至5年時間,基本形成貴州省鄉村振興地方性法規的“四梁八柱”,為在鄉村振興上開新局提供強有力的制度支撐。
貴州人大“1+N”立法模式,是對地方立法的深入思考和全新探索。堅持系統觀念和問題導向,打好綜合性法規與專項法規的立法“組合拳”,產生的法治合力必將助力貴州繪就鄉村振興的壯麗畫卷。
備案審查和法規清理:有錯必糾,維護國家法治統一
備案審查和法規清理,是地方立法工作的重要內容。隨著全面依法治國深入推進,我國立法工作進入快車道,各地方各部門立法數量快速增長,立法體系內部不協調、不統一、不銜接、不一致等問題日益凸顯。
由此,備案審查和法規清理日益發揮重要作用。各地人大積極探索工作方式,切實加強備案審查和法規清理的制度建設、能力建設,依法撤銷和糾正違憲違法的規范性文件,有效保障憲法法律實施和維護國家法治統一。
重慶市人大常委會將2021年確定為區縣人大備案審查工作提升年,明確了開展業務培訓、推動建立常委會聽取審議備案審查工作情況報告制度、建立健全案例指導和通報制度等“三項任務”。到今年6月底,重慶市38個區縣(自治縣)人大常委會全部完成聽取和審議備案審查工作情況報告,使得備案審查這項制度在區縣一級得到“全面激活”,整體提升了人大備案審查工作能力和水平。
甘肅省人大常委會建立地方性法規動態清理長效機制,先后開展了生態環保、食品藥品、野生動物保護、行政處罰、營商環境等8次專項清理和1次全面清理,清理出需要修改或廢止的101件省級法規、市州法規、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已修改30件、廢止22件,其余也已啟動相關修改工作。在此基礎上,制定《甘肅省地方性法規動態清理辦法》,積極推進法規清理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確保地方立法與黨中央精神、國家法律行政法規保持高度一致。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人大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全面貫徹實施憲法,維護憲法權威和尊嚴”,這對立法工作特別是備案審查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地方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要依法行使職權,進一步加強憲法實施和監督,切實做到“有件必備、有備必審、有錯必糾”,持續推動備案審查工作走深走實,為加快建設更加科學完備、統一權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貢獻力量。(《中國人大》全媒體記者 李小健 周譽東)
記者手記
法治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黨領導人民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作為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環節,地方立法工作展現新探索新趨勢,變的是形式,不變的是依法履職、立法為民的初心和使命,收獲的是一部部“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的高質量法規。希望各地人大探索之心不止、為民之心不移,鏗鏘前行不負時代,創新立法不負人民!
(責編:徐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