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日報 》( 2021年07月29日 18 版)“50年擺渡出行的日子終告結束!”粵北滃江上游黃坑大橋近日竣工,廣東英德市大站鎮黃崗村2000多村民如愿以償。村黨總支書記羅善準第一時間發微信,分享喜訊。
1971年,滃江修筑水壩,建起長湖發電站,上游英德市大站鎮黃崗村17個村民小組被水庫阻隔,村民外出須坐船,既耗時又危險,也影響經濟發展。上級多次醞釀修橋,皆因征地補償、道路規劃方案存在分歧而作罷。2019年底,鎮人大代表中心聯絡站重點督辦這一民生工程,并積極做好群眾工作,凝聚共識和合力,推動解決工程建設中遇到的困難,7公里山路與跨河大橋相繼修通,“行路難”畫上句號。
設立一批各具特色的人大代表聯絡站,是廣東省清遠市人大常委會不斷規范縣鄉人大工作和建設、密切代表與群眾聯系、推動縣鄉人大工作“做細做實”的重要舉措。
清遠市下轄8個縣(市、區)、80個鄉鎮、5個街道,地域廣袤,村戶分散。近年來,清遠人大聚焦主業、服務大局、緊接地氣,積極創建鄉鎮(村居)人大代表聯絡站,充當群眾“驛站”,并采用“掛牌亮身份”“團隊網格化”“發放連心卡”等形式,打通代表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佛岡縣石角鎮人大代表中心聯絡站窗明幾凈,桌上一摞《人大代表履職手冊》,詳細記錄全鎮140位省、市、縣、鎮人大代表為民代言、為民辦事、幫民解憂等“臺賬”。
去年,石角鎮人大發出“連心卡”383張,收集建議342條。縣、鎮人大代表邱觀先從“連心卡”上獲悉,小潭小學路口與省道252線交會處存在交通安全“盲點”,馬上督促交通部門整治,消除了安全隱患。他感慨地說:“這事解決之后,群眾更信任我,有事就來找我。”
“連心卡”架起“連心橋”,“聯絡網”織起“信任網”。迄今,清遠市已建成578個鄉鎮中心聯絡站、村居或片區聯絡站。“人熟地熟情況熟,服務才能精準有效。”陽山縣人大常委會主任張煥明說,去年,該縣332個網格團隊收集建議2249條,化解矛盾糾紛173起。
針對基層人大工作“短板”,清遠市創建市、縣、鎮三級“民生實事代表票決制”,做實決定工作、做深監督工作、做活代表工作,讓“為民作主”轉向“由民作主”。
“這樣,監督渠道寬、活力足、效果好,能及時解決群眾身邊的煩心事,實現人民作主、各方滿意。”英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藍文堅說。
英德市東華鎮英華大街排水不暢,下雨天路邊住戶和商鋪容易浸水,而且引起交通堵塞。去年初,東華鎮人大代表投票決定,把解決“水浸街”問題列入民生實事項目。在英華片區代表小組監督下,施工隊1個月就擴建好排水系統,趕在雨季前驗收。群眾上網點贊:“代表監督真給力!”“代表做了一件大好事!”
不僅如此,英德市人大還要求對重點民生項目“三問一評”——“年初問計劃、年中問進度、年底問結果,對落實情況進行滿意度測評”,動態監督,全程跟進。浛洸鎮人大主席林培標說:“我們還把評議測評與績效考核、巡查巡視等相結合,循環滾動監督,讓代表掌握項目進度和建議落實情況,知道下一步調研重點。”
距離陽山縣城約30公里的太平鎮,65名市、縣人大代表常為接待場所不足而犯愁!“現在好啦,大家都甩開膀子干!”鎮人大代表鄒恩湖說,鎮里擠出130平方米辦公室,高標準建成“人大代表聯絡站”,接待室、辦公室、議事室、培訓室、檔案室等一應俱全。
“人大工作規范化建設的目的就是,推動黨委重大決策部署落地見效,切實提升基層民主法治建設水平。”清遠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任曾賢林說:“我們始終把堅持黨的領導、服務中心大局作為人大履職盡責的核心要務。黨委工作重心在哪里,人大力量就聚焦哪里。”
“與黨委同向、與政府同力、與群眾同心。”曾賢林說,清遠市人大常委會堅持問題導向,創新推動縣鄉人大工作與時俱進,去年,清遠市人大代表提出143件意見建議全部辦理并答復,一批群眾操心、煩心、揪心的問題得到解決,代表滿意和基本滿意率達98%以上。
(責編:杜凱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