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習近平法治思想是在全面依法治國的偉大實踐中創立的,是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中國化的新發展新飛躍。本文堅持政理、法理和學理相結合,從四個方面對這一命題進行了闡釋,即習近平法治思想是內涵豐富、系統完備的科學理論體系;習近平法治思想是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中國化的最新成果;習近平法治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關鍵詞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法治思想?中國化?全面依法治國
目錄
一、習近平法治思想是內涵豐富、系統完備的科學理論體系
(一)關于全面依法治國政治方向的理論觀點
(二)關于全面依法治國重要地位的理論觀點
(三)關于全面依法治國工作布局的理論觀點
(四)關于全面依法治國重點任務的理論觀點
(五)關于全面依法治國重大關系的理論觀點
(六)關于全面依法治國重要保障的理論觀點
二、習近平法治思想是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中國化的最新成果
(一)毛澤東思想的法治理論的誕生,開啟了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中國化新進程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形成,譜寫了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中國化新篇章
(三)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創立,實現了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中國化新飛躍
三、習近平法治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習近平法治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法治領域的重要理論成果
(二)習近平法治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體系的重要構成
(三)習近平法治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理論板塊
四、習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一)習近平法治思想科學指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正確政治方向和法治道路
(二)習近平法治思想科學指明了法治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軌道”作用
(三)習近平法治思想科學指明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階段法治中國建設的戰略目標和重要舉措
新時代孕育新思想,新思想指導新實踐。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領導全面依法治國的偉大實踐中,提出一系列法治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創新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創立了習近平法治思想,這是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中國化的新發展新飛躍。2020年11月,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正式明確提出習近平法治思想,并將其確立為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的指導思想,這在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發展史和中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習近平法治思想是一個內涵豐富、論述深刻、邏輯嚴密、系統完備的科學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一、習近平法治思想是內涵豐富、系統完備的科學理論體系
習近平法治思想具有科學的理論形態、鮮明的理論風格和辯證的理論思維,從歷史和現實相貫通、國際和國內相關聯、理論和實際相結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時代為什么實行全面依法治國、怎樣實行全面依法治國等一系列重大問題,指明了全面依法治國的政治方向、重要地位、工作布局、重點任務、重大關系、重要保障。習近平法治思想覆蓋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方面的法治問題,在概念上系統集成、邏輯上有機銜接、話語上自成一體,展現出深厚的理論底蘊、縝密的邏輯架構和鮮明的價值指向,是我們黨的歷史上、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社會主義發展史上最為全面、系統、科學的法治理論體系。
習近平法治思想的主要內容和理論精髓,集中體現為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提出的“十一個堅持”,從理論邏輯上可以分為六個方面。
(一)關于全面依法治國政治方向的理論觀點
全面依法治國的政治方向決定法治建設的成敗得失,全面依法治國的政治方向集中體現在全面依法治國由誰領導、為了誰依靠誰、走什么路等問題上,習近平法治思想科學回答了這些根本性問題,為我們提高法治領域的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和政治執行力提供了科學指導。我們要深刻認識到“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之魂,是我們的法治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法治最大的區別”“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最根本的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自覺地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更好落實全面依法治國基本方略。要深刻認識到“以人民為中心”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價值,全面依法治國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是人民,必須堅持為了人民、依靠人民。要把體現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意愿、維護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法治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公平感。要深刻認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成就和經驗的集中體現,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唯一正確道路”,在法治建設實踐中自覺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要從中國國情和實際出發,走適合自己的法治道路,決不能照搬別國模式和做法,決不能走西方所謂“憲政”“三權鼎立”“司法獨立”的路子。
(二)關于全面依法治國重要地位的理論觀點
習近平法治思想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長遠考慮出發,深刻回答了為什么要全面依法治國的問題,科學指明了全面依法治國的戰略定位。我們要深刻認識到全面依法治國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在“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具有基礎性、引領性、支撐性作用;深刻認識到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要敢于啃硬骨頭、涉險灘、闖難關,大刀闊斧地推進法治領域的改革,堅決破除一切妨礙依法執政、依法治國、依法行政、依法治軍、依法辦事的體制機制弊端和思想觀念;深刻認識到全面依法治國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保障,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前進道路上,我們要更加重視法治、厲行法治,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重要保障作用,更加有效地運用法治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
(三)關于全面依法治國工作布局的理論觀點
如何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工作布局很關鍵、是引領。習近平總書記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體布局和戰略全局出發,提出“堅持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堅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三個理論命題,科學回答了全面依法治國謀篇布局的問題,既為全面依法治國指明了總目標,又為全面依法治國推出了總抓手。我們要深刻把握習近平法治思想中的戰略思維、系統思維和辯證思維,錨定總目標、用好總抓手,奮力開辟法治中國建設的新局面。
(四)關于全面依法治國重點任務的理論觀點
在確定全面依法治國戰略和工作布局的同時,習近平總書記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要求出發,從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實際需要出發,提出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面依法治國的重點任務。全面貫徹實施憲法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首要任務,要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更好展現國家根本法的力量、更好發揮國家根本法的作用。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關鍵環節,要堅持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繼續推進法治領域改革,解決好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等領域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是法治中國建設的兩個基本面向,要堅持統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尊嚴和核心利益。我們要全面把握上述重點任務,以重點突破帶動全面依法治國各項任務整體順利推進。
(五)關于全面依法治國重大關系的理論觀點
全面依法治國涉及一系列重大辯證關系,如何正確認識和處理這些重大辯證關系,事關法治道路、法治效能和法治成敗。習近平總書記以高屋建瓴的政治智慧和精準練達的辯證思維,深刻分析了政治和法治、民主和專政、改革和法治、發展和安全、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等關系,并一一作出了科學論述,厘清了這些問題上的模糊認識和錯誤觀點,為正確認識和處理這些關系釋明了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
(六)關于全面依法治國重要保障的理論觀點
全面依法治國需要堅強有力的保障體系,包括政治保障、制度保障、思想保障、組織保障、人才保障、運行保障、科技保障等。習近平總書記深刻論述了全面依法治國的各項保障問題。其中,基于人才強國、人才強法的基本理念,強調全面依法治國必須重視法治工作隊伍建設,必須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重視發揮領導干部關鍵作用,要求各級領導干部帶頭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了解法律、掌握法律,不斷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應對風險的能力,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二、習近平法治思想是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中國化的最新成果
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形成和發展,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理論邏輯。“在人類思想史上,沒有一種思想理論像馬克思主義那樣對人類產生了如此廣泛而深刻的影響。”“這一理論猶如壯麗的日出,照亮了人類探索歷史規律和尋求自身解放的道路。”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其精髓貫穿在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的經典著作中,是人類法治思想史上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深刻揭示了法與階級和階級斗爭的內在聯系,法與國家和政權之間的必然聯系,法與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因果聯系,法在不同社會形態和國家形態中的不同功能和價值,透徹分析了法律、法治和法學的基本原理,提出了許多重要的法治思想,創立了科學的法學世界觀、方法論和價值論。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以其鮮明的歷史唯物主義原理,揭示了人類法治發展的一般規律,剖析了資本主義法治發展的特殊規律,闡明了共產主義社會的根本法理,是人類思想史、法學史上的偉大變革,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力。
從建黨的開天辟地,到新中國成立的改天換地,到改革開放的翻天覆地,再到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中國共產黨人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在這一歷史進程中,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全國人民經過長期奮斗,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建立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進行了社會主義建設的艱辛探索,實現了中華民族從東亞病夫到站起來的偉大飛躍;改革開放以來,進行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偉大實踐,使中國大踏步趕上了時代,實現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全方位、開創性歷史成就,發生深層次、根本性歷史變革,中華民族迎來了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與此同時,伴隨著20世紀以來中國社會的巨大變革和馬克思主義的歷史性飛躍,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中國化的過程波瀾壯闊、與時俱進,不斷取得新發展、開辟新境界。
(一)毛澤東思想的法治理論的誕生,開啟了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中國化新進程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實踐中,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結合起來,創立了毛澤東思想。毛澤東思想包含著豐富的法治理論。毛澤東思想的法治理論不僅翻開了中國法律思想史的嶄新一頁,而且為新民主主義法制和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奠定了理論基礎。其深刻闡述了新民主主義法制的基本理論,為建設新民主主義法制指明了方向;創造性地提出了“黨內法規”概念,推進黨的規范化制度化建設,維護黨的團結統一、凝聚黨的偉大力量;深刻論述了社會主義國家制度和法律制度的基本原理,為建設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和國家基本制度確立了理論基礎;精辟論述了關于正確認識和處理兩類不同性質矛盾的學說,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刑事策略思想。正是在毛澤東思想的法治理論指引下,我們創立了社會主義新法制,開啟了社會主義法治新紀元,確定了社會主義新中國的基本政治制度、經濟制度、立法體制、司法制度以及社會主義法制的基本原則,制定了數百部法律、法令、法規,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提供了必要的法律依據和保障。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形成,譜寫了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中國化新篇章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正反兩方面的經驗,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實現全黨工作中心向經濟建設的轉移,實行改革開放,逐步形成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路線、方針、政策,闡明了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基本問題,創立了鄧小平理論。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以江澤民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中,加深了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和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認識,積累了治黨治國新的寶貴經驗,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根據新的發展要求,深刻認識和回答了新形勢下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形成了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蘊含著豐富的法治理論,形成并不斷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明確提出搞“四個現代化”必須“一手抓建設,一手抓法制”,必須實行“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必須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要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有機統一起來”,“依法治國首先要依憲治國,依法執政首先要依憲執政”,等等。正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指引下,1982年憲法即現行憲法公布實施,開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新時期;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建立起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和諧社會、生態文明、對外開放所需要的法律制度,為新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三)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創立,實現了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中國化新飛躍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順應時代發展,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統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包含著豐富的法治理論,集中體現我們黨在法治領域的理論創新。習近平總書記在領導法治中國建設謀新篇、開新局實踐中,以厲行法治的堅定意志、奉法強國的雄才大略、依規治黨的遠見卓識,深刻回答了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原創性、獨創性和集成性意義的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創立了習近平法治思想。
長期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從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戰略層面思考和謀劃法治建設,深化了全面依法治國的理論基礎,夯實了奉法強國的政治信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類社會發展的事實證明,依法治理是最可靠、最穩定的治理。”“法治和人治問題是人類政治文明史上的一個基本問題,也是各國在實現現代化過程中必須面對和解決的一個重大問題。綜觀世界近現代史,凡是順利實現現代化的國家,沒有一個不是較好解決了法治和人治問題的。相反,一些國家雖然也一度實現快速發展,但并沒有順利邁進現代化的門檻,而是陷入這樣或那樣的‘陷阱’,出現經濟社會發展停滯甚至倒退的局面。后一種情況很大程度上與法治不彰有關。”“歷史是最好的老師。經驗和教訓使我們黨深刻認識到,法治是治國理政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法治興則國家興,法治衰則國家亂。什么時候重視法治、法治昌明,什么時候就國泰民安;什么時候忽視法治、法治松弛,什么時候就國亂民怨。”基于這些歷史唯物主義法治觀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全面依法治國”,并把全面依法治國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進而上升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強調“要把全面依法治國放在‘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中來把握,深刻認識全面依法治國同其他三個‘全面’的關系,努力做到‘四個全面’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相得益彰”。“依法治國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我們要實現經濟發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公正、生態良好,必須更好發揮法治引領和規范作用。”“我們面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風險挑戰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國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我們必須堅定不移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和依法執政基本方式,堅定不移領導人民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我們黨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出發、為更好治國理政提出的重大戰略任務,也是事關我們黨執政興國的一個全局性問題。落實好這項重大戰略任務,對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實現社會公平正義,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習近平總書記用這種歷史唯物主義法治戰略思想教育全黨和全國人民要堅定不移走奉法強國之路,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
為了深入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加快建設法治中國,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十一個堅持”,即:堅持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堅持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堅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堅持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堅持統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堅持建設德才兼備的高素質法治工作隊伍,堅持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這“十一個堅持”是對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創造性發展,開辟了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中國化的新境界。
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中國化的百年歷程,充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中國化的這些理論成果是“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充分展現了習近平法治思想具有守正創新的理論品格,是科學性、人民性、實踐性的有機統一,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
三、習近平法治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習近平法治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法治篇”。鑒于其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體系中的戰略構成意義、鮮明理論風格、豐富科學內涵以及深入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實踐需要,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提出具有重大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一)習近平法治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法治領域的重要理論成果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內容是“八個明確”和“十四個堅持”。“八個明確”,即“明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分兩步走在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明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是‘五位一體’、戰略布局是‘四個全面’,強調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確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明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明確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是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把人民軍隊建設成為世界一流軍隊;明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要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提出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突出政治建設在黨的建設中的重要地位”。“十四個堅持”,即“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人民當家作主”“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堅持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堅持‘一國兩制’和推進祖國統一”“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從思想構成來看,全面依法治國既是“八個明確”之一,又是“十四個堅持”之一。不僅如此,“八個明確”中的其他任何一項都與法治有著緊密的邏輯關聯,都對依法治國和法治建設有著重大而深遠的指導意義;“十四個堅持”中的其他任何一項也都與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密不可分、息息相關。可以說,習近平法治思想貫穿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業的各個領域各個方面各個環節。所以,作出習近平法治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的論斷,有充分的科學理據和實踐依據,也有重大的現實需要。
(二)習近平法治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體系的重要構成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作為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不斷深化對國家治理規律的探索和認識,不斷總結建黨一百年、新中國成立七十余年、改革開放四十余年來治黨治國的經驗教訓,得出厲行法治、全面依法治國是關系我們黨執政興國、關系人民幸福安康、關系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大戰略問題,是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方面,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可靠保證。我們黨越來越深刻認識到,“治國理政須臾離不開法治”“沒有全面依法治國,我們就治不好國、理不好政,我們的戰略布局就會落空”。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強調,只有全面依法治國才能有效保障國家治理體系的系統性、規范性、協調性,才能最大限度凝聚社會共識。法治作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必將滲透到經濟和社會生活各個方面。同時,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是解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面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確保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說,法治具有基礎性、保障性作用,因而習近平法治思想也就具有根本性、支撐性,并成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法治及法治思想是上層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決定于經濟基礎,同時又反作用于經濟基礎,某些時刻甚至起到決定性作用。改革開放以來的實踐充分說明,法治建設既是法治本身的“自轉”,也是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公轉”。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最大特色,就是堅持胸懷天下論法治、立足全局謀法治、著眼整體行法治,注重發揮法治全方位、全鏈條、全領域的突出特點,不斷增強法治的影響力、輻射力、穿透力,把法治貫徹到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最大限度釋放法治在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中的強大功能。正是在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領航定向下,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和依法執政基本方式始終貫穿于“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有力推進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有力保障了政治穩定、經濟發展、文化繁榮、民族團結、人民幸福、社會安寧、國家統一,有力推動了中國治理邁向“中國之治”新境界,充分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顯著優勢。這充分說明了習近平法治思想不僅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組成部分,而且是其中具有“四梁八柱”意義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習近平法治思想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理論板塊
從邏輯關系上看,習近平法治思想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部分與整體的關系。必須以系統思維、整體視角、貫通觀點認識和理解習近平法治思想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之部分與整體的關系。只有把習近平法治思想置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個大體系中,才能更加準確把握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義和科學定位;也只有認真學習領會和深刻認識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學體系、豐富內涵、精髓要義,掌握貫穿其中的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用以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才能更加深刻準確地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黨的十九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總結治黨治國治軍、內政外交國防等各領域各方面的思想理論成就,明確提出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習近平法治思想、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習近平強軍思想、習近平外交思想。這五個分領域思想都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個科學思想體系的重要理論板塊。習近平法治思想與黨中央提出的其他分領域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和國家工作系列重要論述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我們要始終把學習研究習近平法治思想與學習研究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習近平強軍思想、習近平外交思想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其他內容聯系起來、結合起來、貫通起來,注意與其他重要論述之間的內在聯系,做到一體學習、一體領會、一體貫徹,以各領域科學思想的合力深入推動全面依法治國取得新成效、實現新突破。
四、習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一切偉大的實踐,都需要科學理論的正確指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法治理論是重要引領。沒有正確的法治理論引領,就不可能有正確的法治實踐。”“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變革,必須以科學理論為指導,加強理論思維”。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全面依法治國實踐取得重大進展,根本在于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學指引。
習近平法治思想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實踐經驗的總結,也是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事業的指導思想。深入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必須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根本遵循,悉心把握中國法治建設面臨的歷史性任務,積極穩步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偉大實踐,著力解決影響法治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性、機制性、保障性問題,從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實際出發,圍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總目標,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把習近平法治思想轉化為做好全面依法治國各項工作的強大動力,轉化為推進法治建設的思路舉措,轉化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生動實踐,不斷開創法治中國建設新局面。
(一)習近平法治思想科學指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正確政治方向和法治道路
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全面依法治國最根本的政治方向,決定著法治建設的成敗得失。
堅持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題中應有之義和根本保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一個系統工程,是國家治理領域一場廣泛而深刻的革命。“系統工程”意味著全面依法治國不僅涉及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國防軍隊建設、黨的建設等各領域,涉及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個方面,而且是長期歷史任務,只有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總體設計、統一布局的領導作用,才能完成全面依法治國這一“系統工程”的總規劃,才有希望實現全面依法治國、建設法治中國的總目標,只有堅持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才能使這個系統工程科學有序運轉、持續深入推進。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根本政治立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依法治國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是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法治建設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這是我們的制度優勢,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區別于資本主義法治的根本所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法治立場,就要把體現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維護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公平正義落實到全面依法治國各領域全過程。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新時代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和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推進法治中國建設、實現法治強國夢的唯一正確的道路,也是最適合中國國情的法治道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具體講我國法治建設的成就,大大小小可以列舉出十幾條、幾十條,但歸結起來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這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管總的,從根本上保證了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正確方向。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核心要義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
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這三條規定和確保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和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制度屬性和前進方向,確立了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性質和根本要求,描繪了法治中國建設的鮮明特征和標識,既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和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的根本遵循,也是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行動指南,是不可偏離的軌道,也是不能逾越的紅線,必須深入把握、全面貫徹、不斷發展。
(二)習近平法治思想科學指明了法治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軌道”作用
在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明確提出“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理論命題。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把“堅持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全面依法治國重大戰略任務,作為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義。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提出“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夯實中國之治的制度根基”。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些論述,深刻揭示出法治與國家治理息息相關的內在邏輯。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國家制度和制度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國家治理體系是在黨領導下管理國家的制度體系,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各領域體制機制、法律法規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緊密相連、相互協調的國家制度;國家治理能力則是運用國家制度管理社會各方面事務的能力,包括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個方面。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有機整體,相輔相成,有了好的國家治理體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國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發揮國家治理體系的效能。”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新時代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題中之義和必然要求。而無論是國家治理體系的完善,還是國家治理能力的提升,法治都扮演著“軌道”角色,即發揮著規范、引領和保障作用。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的依托,是國家治理能力的體現,是國家治理效能的保證。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凝聚著我們黨治國理政的理論成果和實踐經驗,凝聚著中華民族治理國家的智慧和人類制度文明的精髓,具有支撐國家治理的強大制度力量。我國憲法確認了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確認了黨在國家政權結構中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核心地位,規定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規定了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意識形態根本制度,規定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各項基本制度和重要制度,為國家治理提供了最基本最穩定最可靠的制度保障。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基于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戰略思想,深刻闡釋了依法治國與國家治理的關系、法治體系與國家治理體系的關系、國家治理現代化與國家治理法治化的關系等一系列重大理論問題,提出了加快建立健全科學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推動執法司法公正高效權威、厚植依法治國社會基礎等重大部署,夯實了中國之治的制度根基。
法治是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根本遵循,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必由之路,這個邏輯必然促使我們加快推進法治建設、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為國家有效治理和治理現代化提供制度支撐和保障。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立善法于天下,則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國,則一國治。’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當然要高度重視法治問題,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法治中國。”
(三)習近平法治思想科學指明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階段法治中國建設的戰略目標和重要舉措
黨的十九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不斷深化對新時代法治中國建設規律的認識,在深入研判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系統總結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依法治國鮮活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階段的戰略目標和重要舉措。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提高黨依法治國、依法執政能力”,并就“健全保證憲法全面實施的體制機制”“完善立法體制機制”“健全社會公平正義法治保障制度”“加強對法律實施的監督”等作出決策部署。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根據黨的十九大對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作出分兩個階段推進的戰略安排,提出到2035年,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得到充分保障,基本建成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為此,要“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加強重點領域、新興領域、涉外領域立法,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完善監察權、審判權、檢察權運行和監督機制,促進司法公正,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有效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推進法治中國建設。促進人權事業全面發展”。
實現這個中期目標,“十四五”時期是關鍵。為此,中共中央印發《法治中國建設規劃(2020-2025年)》,提出“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奮力建設良法善治的法治中國”。該《規劃》強調,建設法治中國,必須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共同推進”和“一體建設”是法治中國的核心要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法治中國,必須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共同推進”和“一體建設”是全面依法治國的科學方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一個系統工程,是國家治理領域一場廣泛而深刻的革命”,必須“在共同推進上著力,在一體建設上用勁”,以此科學方法來解決法治建設中“各自為政”的問題,切實增強法治建設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習近平總書記還以系統思維和辯證思維的方法論,論述了如何堅持“共同推進”和“一體建設”,強調“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是一個有機整體,關鍵在于黨要堅持依法執政、各級政府要堅持依法行政”。“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三者各有側重、相輔相成,法治國家是法治建設的目標,法治政府是建設法治國家的主體,法治社會是構筑法治國家的基礎。”
建設法治中國,必須加快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一要加強黨對立法工作的領導,完善黨委領導、人大主導、政府依托、各方參與的立法工作格局。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不斷提高立法質量和效率,加強重點領域、新興領域、涉外領域立法,特別是推動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保障高質量發展的法律法規,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二要深入推進依憲執政、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形成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三要抓緊完善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機制,規范立法、執法、司法機關權力行使,形成黨統一領導、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系統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四要加強政治、組織、隊伍、人才、科技、信息等保障,為全面依法治國提供重要支撐,形成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五要堅持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有機統一,以黨章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為核心,不斷完善黨的組織法規、黨的領導法規、黨的自身建設法規、黨的監督保障法規,形成內容科學、程序嚴密、配套完備、運行有效的黨內法規體系。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建設法治中國,必須統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意味著世界秩序的震蕩重構、世界力量的“東升西降”以及國際法治的時代嬗變。在這一時代背景下,習近平總書記高瞻遠矚、審時度勢,及時提出“統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協調推進國內治理和國際治理”,依法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當前,在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兩個大局中,涉外法治存在不少短板和弱項。我們要按照黨中央部署要求,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戰略布局,強化法治思維,運用法治方式,綜合運用立法、執法、司法等手段開展涉外斗爭,有效應對挑戰、防范風險。例如,健全外商投資國家安全審查、反壟斷審查、國家技術安全清單管理、不可靠實體清單等制度,提高應對境外安全風險能力和反制能力;要以“一帶一路”等我國海外利益密集、海外安全問題突出的地區為重點,建立健全海外法律和安全風險的評估預防機制,確保我國海外投資項目安全;要加快推進我國法域外適用的法律體系建設,強化涉外法律服務,維護我國公民、法人在海外及外國公民、法人在我國的正當權益;要建立健全域外法律查明機制,加強專門法院、仲裁機構、調解組織建設,提高涉外案件司法裁判水平,提高商事爭端糾紛仲裁和調解的效果和公信力,更好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和國際經濟貿易;要研究不同法系、不同國家的法律,特別要熟悉大國的法律體系和執法司法程序,掌握制度競爭和法律博弈的主動權。
統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還要著眼于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堅定不移地維護《聯合國憲章》這一處理國際關系的根本遵循和國際秩序穩定的重要基石,堅持以制度和規則協調各國關系和利益,始終做多邊主義的踐行者,帶頭做國際法治的倡導者和維護者,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和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堅定維護聯合國在國際事務中的核心作用。要積極參與國際規則制定,善于在國際規則制定中發出更多中國聲音、注入更多中國元素;積極參與執法安全國際合作和司法協助,共同打擊暴力恐怖勢力、民族分裂勢力、宗教極端勢力和販毒走私、跨國有組織犯罪等犯罪活動;加強反腐敗國際合作,加大海外追逃追贓、遣返引渡力度。
法治實踐永不止步,理論創新永無止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是包容開放的理論體系,必然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實踐而不斷創新發展,必然在新時代朝氣蓬勃的法治進步中永葆生命活力、展示顯著優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守正創新的學風,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既要長期堅持又要不斷豐富發展,要求我們加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理論研究,深入總結黨領導人民進行法治建設的實踐經驗和成就,創新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構筑中國特色法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強調指出:“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變革,必須以科學理論為指導,加強理論思維,從理論上回答為什么要全面依法治國、怎樣全面依法治國這個重大時代課題,不斷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取得新成果,總結好、運用好黨關于新時代加強法治建設的思想理論成果,更好指導全面依法治國各項工作。”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學深悟透做實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同時,持續深化、拓展習近平法治思想研究,為全面依法治國、建設法治中國、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發展新理論、作出新貢獻。
(王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法學會會長)
(本文發表于《中國法學》2021年第2期,因篇幅限制,注釋省略。作者身份信息為發文時信息。)
(責編:徐剛)